博冠体育产业投资时代的钟摆:听听产投朋友们怎么说?
9月21日-22日,36氪暗涌·2023产业未来大会于深圳顺利召开。本场大会作为36氪专注于一级市场的活动IP-中国基金合伙人峰会的升级,现场汇聚了产业投资领域的关键人群,来自地方政府、引导基金、龙头企业、投资机构、学术界等各界的领袖、专家以及产业核心参与者们齐聚一堂,展开巅峰对谈,观点激烈碰撞,共探产业未来方向。
在中国产业变革挺进深水区的当下,在这场巨大的产业轮转中,还存在诸多的非共识。因此,我们将本场大会的主题命名为暗涌,寓意暗流涌动,势能巨大。作为中国产业变革的亲历者和记录者,36氪希望通过本次大会发挥在资本与产业两端的核心影响力,促成产业参与者之间的有效链接,进而发掘产业中尚未被发现的趋势、未被充分识别的机会,以及那些真正在参与和重塑行业变革的人们。
9月21日上午,一场题为时代的钟摆的圆桌对话在主会场举行。圆桌嘉宾均是深耕产业的投资机构,他们分别是:招商局创投副总经理胡斌、健瓴资本创始管理合伙人包胜、温润投资副总裁/管理合伙人陈露、汇川产投总经理刘成、毅达资本合伙人涂鋆、厚生投资创始合伙人王航、盈峰投资合伙人王小利,其中招商局创投胡斌担任本场主持。
胡斌: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投资行业同仁,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本次圆桌论坛——时代的钟摆。
我是本次圆桌论坛的主持人胡斌,来自招商局集团直投板块招商局创投。招商局集团是一个驻港央企,深圳总部在离这里5公里的蛇口。招商局集团成立于1872年晚清洋务运动时期。晚清时代的钟摆,指向的是救国图存,自强求富。招商局集团在那个时代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商船队,创办了中国最早的大型煤矿开采企业,修建了中国第一条专用铁路,创设了中国最早的民族保险公司和第一家商业银行,是一家有创新基因和创新能力的民族企业。目前,招商局集团已经发展成大型综合央企,总资产和利润总额在央企中排名第一。
招商局创投成立于2015年,目前在管资产规模大约200亿元人民币,主要投资方向首先是集团主业的创新领域,包括交通物流与基础设施、园区和地产开发、综合金融三大核心产业。其他重点投向包括绿色科技、数字科技、智能制造这些领域,希望和在座的各位多交流、多合作。
包胜:我是来自健瓴资本包胜,健瓴资本是伊利集团的产业CVC,成立于2019年,主要从事股权类私募基金投资及管理业务,背靠伊利集团强大的全产业链资源和快消行业背景,走产业聚焦、专业化之路,致力于成为国内健康食品、科技及相关领域领先的股权类私募基金管理人产业投资。
健瓴资本通过产业化,专业化、市场化的股权投资管理能力,持续布局早期项目投资、成长期项目投资、并购投资、母基金投资等,也在海外设立了美元基金,从2019年成立至今,经过几年发展,总管理资产规模近40亿元,投向相对较广,两个支柱,食品科学及生命科学;四个大方向,围绕新产品、新技术、新的商业模式,以及集团上下游产业链进行投资布局。
陈露:大家好博冠体育,我叫陈露,来自温润投资。温润投资是温氏投资旗下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平台,温氏投资是上市公司温氏股份下属的投资板块,我们做投资已经有十多年时间,目前大概的管理规模是100多亿。主要的投资分享是围绕大消费和硬科技两个大的行业方向,细分到不同的行业小组。
刘成:大家好,我叫刘成,来自汇川技术产业投资部。汇川技术是中国工业自动化和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的领导者,我们在B端的影响力比较大,C端用户可能对我们了解不多。汇川产投依托于汇川技术的核心业务对外进行投资布局,从过去用自有资金投资发展到目前发行了产业投资基金。我们主要关注的方向还是和汇川主业强相关的工业数字化、半导体、新能源、汽车电子、新材料这些方向。
涂鋆:大家好,我叫涂鋆,是毅达资本大湾区合伙人,毅达资本是一家综合性的投资机构,总部在南京,重点关注的行业方向包括硬科技、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领域,目前总管理规模超过1200亿。
王航:王航,来自厚生投资,厚生有13年历史,在这个很卷的高压环境中,我们会问被投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定位是什么?我们往往很少问作为投资机构的定位和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厚生投资自己的定位是做专精特新的投资机构。专,厚生投资只做食品相关的投资,包括食品消费、食品供应链、食品科技。为什么专在这个领域?因为这个领域痛点很多,包括安全、浪费、效率等。最重要的是我们认为基金管理的本质是信托,而履行信托责任的最重要的基础是你必须在能力圈范围里履职、履责,我们比较笨,只好在一件事情上持续做下去。
精,我们从成立开始就开始做并购项目为主,到现在做了二十几个并购项目,所以我们的精在第一做复杂交易的能力;第二精在作为一个基金做并购后管理的能力,因为管理的颗粒度很关键,厚生每个季度的会议都是在打磨一个基金并购后管理的方法论和对具体项目的管理。
特,特在我们要做项目的创设者,去创设项目。创设项目的基础又在于你能够有一个可靠的圈子,所以厚生投资成立到现在一直在搞厚生俱乐部,包括LP,除了主流的投资机构之外还包括全球和中国在食品领域最活跃、最积极的龙头企业,即使没有投资我们的企业,我们也建立了战略对话的关系。同时因为我们深耕在食品领域,所以我们每个被投项目进来都是一个新的兄弟姐妹的加入,每个企业之间都有血缘的联系。
新,抓住时代的机会。第一代企业家的退出,民企的传承;外资对中国商业环境的不适应,外资的退出;包括现在中国的很多企业在新时代所做的调整,修复自身的杠杆,多元化修枝剪叶带来的并购机会。跟随新的趋势抓投资就是我们的新。
围绕专精特新四个字,十几年走过来,也有很纠结的时候,很眼馋人家在硬科技方面的超级项目,我们不会有超级项目,但我觉得走到现在,稳稳当当,而且有相应的能力,能够穿越周期,这是厚生投资十几年的体会。
王小利:我是来自盈峰投资的王小利。盈峰集团本身是投资控股平台,旗下有两家上市公司,一个是盈峰环境,一个是百纳千成,还有拥有一个大的资管平台,包括200多亿的二级管理规模,100多亿一级投资平台,同时,还有母基金和资管业务,盈峰集团是易方达第一大股东,也是粤民投的第一大股东,这是盈峰集团的架构。
盈峰投资专注一级市场的股权投资,依托美的和盈峰产业背景,以产业加投资进行双轮驱动,专注在自己擅长的新能源、半导体、先进制造、消费科技几个板块。和各位朋友汇报一下,我们今年算是逆势而上,落地了差不多20亿的盲池基金,希望和各位多多交流,有更多的合作。
胡斌:我们这次讨论的主题是时代的钟摆。时代是一个很有历史感的名词,钟摆是周期规律在某个状态下的定格和观察。具体到近期的一级市场,投资主题切换迅速,产业投资和产业链安全成为投资策略的重要因子,中国式现代化的提出和践行,成为民族复兴的重要途径和依托,与此同时,大家都知道,沪深300指数的市盈率,已经来到11倍的位置,这些因素都为一级市场投资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这个时点,对产业投资做一个深入的剖析和讨论,是比较有意义而且很有意思的事情。
这个论坛也可以看作是上一个论坛的续集。在上个论坛上,主持人大刚总最后一个问题,是产业投资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什么。论坛的嘉宾认为,与产业投资相比,风险投资是面向别人的,所以它的空间更大。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行业内一线的CVC,也就是有产业背景的投资机构,一起分享对未来产业发展及投资的思考。
从刚才大家自我介绍的情况来看,集团产业背景各有不同,比如伊利、温氏、汇川和盈峰。过去这几年,大家有没有感受到钟摆的力量?比如从美元基金如火如荼,到现在回归人民币基金。从TMT、元宇宙到储能、人工智能,对于投资风格的变化,大家是什么感觉?过去几年有没有什么关键词?可不可以总结出阶段性的经验或特征和大家分享一下?从刘总开始吧,汇川产投被称为最懂工业的CVC。
刘成:作为产业投资的新兵,汇川产投对外发行了我们的第一只市场化基金,今年上半年第三轮扩募关账,这是我们发展历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
这几年的关键词,从我管理团队的角度,是聚焦和发散。听起来比较矛盾,聚焦是我们要专注于自己的主航道去做投资,这样我们能够发挥长处,这是我们投资成功的保障。
同时我们要发散。我也对外讲过,做投资有时候思维要发散,投资要先于业务,我们的业务是做工业品的,尤其我们是一家技术驱动和产品驱动的公司,从严谨度和审慎度来讲都是很保守的,投资上一定要有先于业务的考虑。在我们自己聚焦的领域和认知的范围内做一些可能性的尝试。这个我觉得是投资对于主业支撑的价值点。同时,培养自身前瞻性、发散性的战略思维,这一点非常关键。
过去几年变化确实很大,宏观环境不赘述了,现在宏观环境的背景是很复杂的,汇川也在出海,我们也在匈牙利建立了工厂,有些是主动的布局,也有一些是被动的策略,同时,这样复杂的国际环境和局势也给中国的投资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作为投资行业的从业者,大家也都有这样的感受,要尽可能在合适的赛道争取到合适的价格,同时还要掂量自己的投资决策是不是当下最优的选择。我们发现现在要获取、攫取超额回报的难度很大,过去互联网行业动辄几十倍回报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但对于我们而言,汇川本身就是做工业的,我们二十年专注在制造业,我们深知从科技创新到产业化落地本身就是一条艰苦的路,我们在回报的预期上有自己的修正主义,这也是我这几年的心路历程。
包胜:健瓴CVC投资布局近5年的时间,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感受,2019年设立时,大环境还是不错的,总结了四个关键词:一是拐点,过往四年中我们确实发现很多事情、很多要素,无论是从国际还是国内来讲,都到了拐点,需要我们重新认知,如长达3年之久的疫情,应对风险需要做一些调整。
二是换档,是不是还保持,过去经济特别好的10年、15年的操作方式、方法,需要大家一起来探讨,从内部来说,我们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思考和调整,比如项目层面,我们把安全线看得更高一些,过往在估值层面给得更加保守一些。
谨慎与乐观,往前看,即使在最好的时候,我们还要谨慎,保持危机感和紧迫意识;最不好的时候还要保持乐观,对国内总体大环境、中国市场经济充满信心,毕竟我们有这么大的市场,未来的投资机会,中国还是占了很大的一席之地。
胡斌:作为您这种背景的CVC会不会侧重于消费领域?消费领域跨周期的能力会不会更强?
包胜:传统意义上讲有两个相对稳健和跨周期的行业,一个是医疗,一个是大消费,在2023年上半年社会零售业持续下行的大背景下,打着平民消费标签的拼多多、蜜雪冰城等企业营业收入和盈利能力却得到了极大提升,这充分体现了市场中的危与机往往相伴而生,即使在快消行业里面,看前半年的CPI,也出现了很多拐点;即使最稳妥的行业里也会面临很多挑战,医疗也是一样的。
今天的大环境确实和三年前、五年前有很大的变化,从事投资20余年,今天面临的挑战我过去没有想到,会出现这样的复杂情况,操作难度上也是相对比较大。回顾五年前、十年前做项目,机会相对更多。今天不是没有机会,而是要大浪淘沙,慢慢进行筛选,很赞成王总的意见,今天这种情况下,机会更多要自己创建,而且有些机会是等不来的。
王航:钟摆这个词非常好,就是周期。我觉得我们这个行业里最需要的历练就是周期,梅花香自苦寒来,PE成从周期出。周期摆来摆去,一方面PE、VC会越来越可能会出现两类,一类是大的品牌机构,他们是资产管理者,他们关心的是资产的组合,关心的是资产的配置,规模很大、体量很大,风光无限。第二类是一些专业领域的、干专业活的,就是在能力圈里做事的一些投资机构。厚生的定位是穿越周期,是后者博冠体育。
周期摆来摆去,另一方面,从被投企业来讲,中国经济水大鱼大的阶段有可能过去了,现在可能是风大雨大,下一段不知道是什么,这一过程中更多投资会从并购方向走,国际大型PE机构主要的活就是并购的活。2016年我设立了日本办公室,并不是想在日本寻求投资机会,而是把日本做一个镜子,我在国内做一个项目,让日本的同事看日本同类的项目现在怎么样。日本投资机构很少,很多活动就是并购,周期的摆动后,最后的结果是格局的变化。
这个时候我们做并购就是两个心态,第一个就是为我的财务投资人找到和打造一个优质的底层资产,因为这些投资人代表一些金融上的需求,他们的资金需要在一个安全、可靠的资产上暂时落脚,这个资产必须是稳定的、优质的、好的资产。对于产业投资人,我希望给他一个潜在并购的可能性,扩展他的市场份额,或者帮助他建立一个更好的供应链关系,这可能也是一个投资机构安身立命的地方。
钟摆会有很多让我们调整和沮丧的变化,没有哪个优秀的机构不是在振动和摆动过程中存活、发展下来的。在一个顺周期存活下来的企业不一定是牛的企业,但被周期折腾过的企业,一定是有价值的企业。尤其在我们的环境里,我们要经历多种周期的折腾,包括商业周期、政治周期、社会心理转化的周期,我觉得这样一个周期转换恰恰是我们这帮兄弟们在干的这个事饶有趣味的地方。
胡斌:王总谈到了周期。周期对于企业的挑战,一方面是本身带来波动性,同时,周期与周期是不一样的,上一个周期的经验和教训,对下一个周期有用,但未必完全适用博冠体育。《金融周期》中有一句话,市场有重复的事件,但金融周期不可能完全相同。小利总这边布局了文化、金融,谈谈您的体会和感受。
王小利:我觉得和各位大佬的感受差不多,关键词一个是周期,或者更浅显一点的感受就是不确定和波动,我觉得在从业周期里是等风来。我们必须得在某个细分领域看多一些行业,这是我们安身立命的行业,必须要深耕这个行业。
王小利:虽然现在是经济增速放缓的周期,但作为行业从业者,在恶劣的情况下,我们也得在危机中发现一些好的机会,这也是我们行业从业者不得不面临的,也是对我们智慧的挑战。大的投资逻辑不会变化,还是回归投资的本质。但是在面对这种周期的时候,我们会有一些策略的变化。
对于产业投资来说,王总刚才也说,未来会有两类,一类是大资管,一类是在某些细分领域深耕的行业从业者,因为我们偏资管类一点,我们的业务除了股权投资,在目前的策略上可能会有两方面的变化。一个是在股权投资方面更偏重一些早期、甚至产业孵化类的项目,这个是在不确定性的环境下寻求更确定性的机会。我们也希望和更多的产业伙伴取长补短,共同孵化一些好的项目。第二个是我们会在经济下行周期寻找一些被低估的优质资产,在资管的平台上我们有非常多的上市公司有并购需求。未来新的产业并购也是我们目前在经济周期里探寻的新方向。
涂鋆:毅达资本可以说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成长起来的,我们是2014年江苏高科技投资集团内部混改而设立的创投机构。江苏高科技投资集团创投业务最早可源于1992年,当我们把眼光拉长到30年前,从没有股权分置改革之初,一级市场没有退出的通道,直至后来推出中小板、创业板,再到科创板、注册制改革,在经历了这么长的周期环境历练下,毅达整体发展相对还是比较稳健的,虽然过程中也一直面临各种挑战。
近几年我们内部开会讨论最多的话题,以及投资项目的方向几乎都是围绕现在最大的主题——硬科技的投资。在我们所有的投资组合中,到目前为止已经有超过20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其中有超过30家已经登陆了科创板、创业板等资本市场。从这个专精特新小巨人投资数据来看,在综合型的人民币机构里,毅达的排名也比较靠前。这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投出来的,是经过很长时间的积累。
另外,在现在的大环境下,大家会谈到募资难,不可避免在我们募资过程中结合各方出资人的属性会产生很多要求,最明显就是政府引导基金的返投。这更进一步要求我们自身投资必须结合当地的产业实际落地。长三角有很强的优势产业,珠三角也有很强的地方,怎么样通过一个大的平台去挖掘、去筛选、去培育,从中找到既有好的技术特点,同时团队综合实力也足够强的项目。再一个就是通过我们毅达内部协助进行平台型的赋能,把多个产业方、多个项目串接在一起,让它们能够更好优势互补,从中找到很好的合作伙伴。我觉得这是我们作为综合性创投机构一直在做的事情,募投管退,我们自己的活干好就四个字,但过程中有很多的点可以深挖,形成很好的良性互动。
陈露:其实如果说到产业投资,我觉得可能很多人对于背靠实业集团的投资机构有一定的误解,觉得我们就是做战略投资的。其实现在很多的产业资本已经早就脱离了依靠实业集团的单纯战略性投资。产业投资,我个人理解,我们机构内部倡导的是以产业的思维、实业的思维做投资。我们这两年感受到的并不仅仅是市场环境和政策导向的变化,而是我们对怎么样做投资有一些新的认知上的提升。
一方面,取决于你怎么样培养这种产业的思维,这是我们坚守在实业企业里的原因,因为我们背靠这些企业,所以我们了解这些企业是怎么样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我们会更加尊重于市场的规律和企业发展的规律逻辑,来去寻找合适的标的和团队,而不仅仅是在于脑子里或者书面上去畅想这个公司应该做到多大、做得多快。这也是为什么产业投人一般对于财务投资的项目或者市场的风口并不一定热衷于去追求的。前面几位大佬提到产业投资人更加聚焦,我们的这种聚焦也会逐步形成我们在一些特定细分领域的优势,我们也会在自己挑选的领域里构建自己的生态体系和产业思维。
第二个层面,投资逻辑的转变也会体现在我们对于投资管理上的变化,在我们做产业投资的思维方式下,我们可能会更加精心挑选项目,不太喜欢做广撒网型的赛道投资,我们也会在投资团队里培养更多有企业家思维的投资经理。我们的投资经理不仅仅是局限在金融投资领域的背景上的人才,我们可能会在整个的募投管退上,对大家的培训也会体现出我们更多的产业型的实业思维。
第三个层面,说到变化,从去年下半年到今年,我们内部提到很多的词,也是我们自己的感受,就是守正出奇,在内部,我们并没有改变赛道选择,也没有像市场上投资机构一样说现在消费不行了,我们把消费赛道砍掉,我们把钱花在科技上。我们并没有做这样的调整,因为任何一个行业都有机会,在我们看来行业的机会是丰富多样的,但不同的行业确实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发展特点就决定着你在不同的时间段配置的时机选择。从资产配置的角度,我们也会考虑整个盘子要怎么样去布局。
在守正方面,我们觉得这两年给我们最大的经验就是因为我们坚守在产业赛道上,因为我们不断都是通过行业的深度研究去挖掘项目的,在这样一套思维体系下,其实我们犯错的概率会更低。另一方面,我们的守正也是基于实业思维,我们高度重视投后的管理,投后管理层面其实是多方向的,也不仅仅是因为我们有实业集团的背景就可以给被投企业带来业务上的简单支持。产业赋能类型的概念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大话题。
在当前市场环境里,每个机构都会觉得很难,我们怎么样寻找投资机会还是基于前面不断对产业的理解,不断去知道一个行业的发展阶段可能需要经过哪些步骤,一个企业的正常成长可能需要哪些步骤,我们不太会做拔苗助长的事情,也不会像原来的互联网时代,和财务投资机构追求太多短平快套利的机会。在这种方向上,是能够在很多细分领域里找到投资机会的。而我们自己的团队在这个机会中,也不断通过能力半径的建设聚焦到某些细分赛道里。我们自己内部也给自己一个定位,我们希望做专业化、市场化和精品化的机构,这也和王航总提到的一点非常相似,我相信产业投资人可能更适合的发展路径也是做精品化的投资机构。
陈露:一直遵循行业的市场规律,而不是去盲目地追求短平快的不合常理的逻辑和增长。
胡斌:这引出了我下一个比较好奇的问题,什么是产业投资?提到产业投资,大家立马想到的是国家政策,国家战略方向。第二个是要跟产业链的某个链主或者某个重要的企业绑定。请问各位嘉宾,咱们怎样理解产业投资。什么样的投资者是好的投资者,什么样的产业投资者算是好的产业投资者?
包胜:产业投资分很多层面,从大的层面分控股型和非控股型,并购型的产业投资,在过往一二十年中占据比较大的比例,一般是由集团的并购部操作,我们更加偏CVC。不同的产业根据自己的产业发展阶段、公司发展阶段制定相应的CVC战略。最主要的目的,还是想做一个共赢的生态圈,上一个论坛我也听一个嘉宾分享说产业资本是为了成就自己,纯财务的是为了成就别人。确实有一定道理,但也不敢苟同。个人觉得只有在成就别人的同时,才能成就自己,实现双赢是更加重要的。
纯财务机构和产业CVC是互相补充的,在不同阶段中有不同的作用,产业投资最终的目的还是实现双赢,把整个企业、产业做得更好。中国的CVC起步较晚,还都在不停地探索,我们希望探索出一条新的产业投资模式,利用产业资金的更长效性、产业资源的导入性、来做好整个产业生态圈拓展。
陈露:我比较同意包总说的,产业资本和财务投资机构现在是互相学习、互相融合的过程。尤其今年,很多财务投资也在提他们要建立自己的产业生态圈。其实产业资本无非是在一开始因为有时也集团的背景,所以一开始在某些方面建设这个生态圈的时候走得路要快一点,走得弯路要少一点。但一旦突破自己的实业背景后,在不同的领域中也同样可以建设自己的生态圈,而这个建设的方式和方法更多的还是在你自己的投资逻辑和投资构建是怎么样做的,而不是取决于你到底在追求什么。
前面我介绍过产业投资和战略投资是不一样的,产业投资在我们的理解里,更多还是要有实业的思维方式做投资。为什么这两年大家感觉产业投资在市场的活跃度提升呢?因为产业投资过去受到思维方式上的束缚,一方面是产业资本的几个投资特点决定的,产业资本一般更喜欢挑选项目,不太会去因为一个赛道的崛起而去撒网型的布局。在挑选过程中是需要时间的,可能出手速度不如财务投资机构那么快捷,包括整个判断的方式也可能会有一些区别。
另一个层面,产业资本对于项目的价格的合理性确实要求更高。风口浪尖上很难去追逐,这是因为我们的思维方式会有一些不一样。
第三个产业投资的特点是当我们在前面做好了这些基础的工作后,我们看好和看准的地方会倾向于高比例出手,我们在成为那个企业的股东时,希望成为的是他的战略性投资人,我们会尽一切所能来去帮助这个企业,不断跨越他成长的瓶颈,而不仅仅是获取一个财务的回报。
最终体现出产业投资人一定要获取财务回报,这是不矛盾的,绝不可能因为一个战略性的目的而去不计财务性回报,那是属于战略投资,不是产业投资。我们的出资结构里只是有时实业投资作为出资人,我们也需要其他的出资人,我们和财务投资人在诉求上并没有有截然的不同,而是在投资方法、投资理念有些区别。
刘成:这也是我们不断自我发问的,产业投资是什么,怎么样的投资是一个好的产业投资。
产业投资是以产业为抓手去做投资。投资本身是一个金融行为,但是怎么样用好我们的产业,怎么样做到支撑产业的发展,这是需要思考的。
我们产投发展现在的阶段,做了产业投资基金,也有了外部的LP。现在监管层面对上市公司对外发行基金的监管是收紧的,我们认为,产业投资支持战略而忽略了投资本身的价值点,造成财务回报的盈利不足甚至亏损,这对于上市公司做CVC的GP或者并表型的基金来说,风险是很大的。同时,自身利润安全垫不够厚的上市公司做CVC的话,有可能因为投资的不专业性或者风险性侵蚀本身产业的利润,这对于上市公司来说,也会面临很强的监管压力。
所以CVC一定要以财务回报作为第一标准,既要、又要、还要,财务回报是做好产业投资并且持续经营的基础,基金不能只做一期,如果没有为公司和LP们赚到钱,他们也不会帮我们出下一期的资金。
我们在成立CVC组织的同时也分立了战略并购部门,我们投资的目的并不是收购,而是利用自身的产业优势和产业资源帮助被投企业成长,同时反哺自身的产业,构建我们更全面的解决方案的能力,通过搭建整个产业生态,来服务我们的客户和用户,这是我们做产业投资一个最基础的战略目的。
既要财务回报,又要业务协同,这是很多被投项目选择一个合理甚至低估值接受我们投资一个最基础的原则,如果和你的业务没有协同,又没有背后的产业资源,你凭什么能够有一个好的价格成为产业股东,又凭什么成为一个专业的好的投资机构?我们做业务协同的风格并不是直接撒订单,我们认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这种案例的应用可以拓宽它在整个工业市场的应用前景,这是我们愿意做的,而且我认为这是双向的,很多领域也不是汇川的长项,需要被投企业支撑我们的发展。
我们汇川成立二十年,基于工控领域做技术和市场的延伸,这给了我们的产业投资伙伴很好的信任感,愿意和我们做联合开发、联合研发,把最强的技术和产品向我们释放,帮我们提升自身的能力。
我们还要管理赋能,因为我们是实业公司,在A股市场,我们也是一个经营稳健的标杆企业,我们保持了20年的高速发展,最近十年都保持30%以上的增长。汇川的高速增长除了抓住了制造业腾飞、国产替代、中国的工程师红利等一系列的外部机遇,也得益于自身独到的经营理念。
于是我们在管理赋能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我们面向被投企业的创始团队和高管开办了管理赋能的项目,调动了汇川各个业务线的高管和领导担任讲师,讲怎么样做经营管理、怎么样做变革,通过系统化课程帮助他们实现创业道路上的能力提升。
我们认为一个企业要成功最核心的因素还是人,产品可以打磨,技术可以积累,但人的因素只能通过不断的学习,和优秀者共进。汇川也在学习,我们每年还要花几千万管理咨询费学华为、学西门子。
所以我们做产投,既要财务回报,又要业务协同,还要管理赋能。能同时做到这三点,并且做到很强,才是优秀的产业机构。
涂鋆:向各位产业资本学到很多,从专业创投机构投资角度来讲,产业资本和我们最大的区别就是最初始的资本来自于哪里,毅达资本是一家社会化募资的创投机构,我们内部的口号叫凝聚社会资本,投资国家未来,通过自己专业的投资能力,吸引各个方面的资本来加持我们,让我们去做投资的赋能。
从我们的角度来说,和产业资本更多是伙伴关系,我们内部也一直探索如何把已投项目的产业生态更好地构建起来。对于我们这类非产业资本的专业创投机构而言,我们最擅长的是跨界的行业赋能,最大的能力是对中国各个行业都有相对全面和相对深入的了解,既能通过细分行业深耕寻找投资机会,同时也能通过已投项目构建更庞大的产业生态圈。我们不会局限于某一个具体的产业,毅达内部有医疗大健康、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集成电路等行业组,每个组的投资人员配置可能和一家产投资本都能匹配,具体的行业由具体业务合伙人带着专业的投资经理深耕、寻找投资的机会,积累了庞大的产业数据库。
在这里面,我们能够更多地挖掘出好的企业的同时,也能够给很多跨界的行业赋能。可能在过往,我们会看到越来越多平台型项目出现在科创板、创业板,可能不是聚焦于某一个行业,而是在多个行业都有很好的应用,都有很好的产业生态。
毅达资本一直是行业+区域双轮驱动的模式,既有深耕行业的空军部队,也有深耕区域的陆军部队,空军部队+陆军部队结合,能更好地了解产业生态的同时,也能够挖掘出当地水下的项目。如果纯从行业的角度,能看到一些企业并没有在你的视线当中,没有深耕当地的团队可能很难挖掘出来。
综合所有的因素来讲,我们还是要创造好的回报,培育优秀的企业成为上市企业、伟大的企业,给投资人创造良好的回报,这样才能使我们有更好发展的可能性。
王航:基金管理的核心还是对投资人的信托责任,我们有的LP是为了保持增值,有的是为了博超额回报,有的是追求合作、关系、信息等附加利益,他们有不同的诉求,他们彼此接纳共同成为有限合伙人,核心是对GP的认同,GP的策略是清晰的,运作是专业的,投资是有纪律的,这可能是我们的根本。产业投资可能是蕴含在你策略里的,不是你的目的而是你的工具。你的核心可能还是作为信托责任履行,表达他们的交集:DPI、MOIC、IRR,这可能还是我们要关心的。就像我刚才所说的投资机构要在越来越卷的环境里获得这些东西,你的策略一定要非常清晰或者非常独到,在这种情况下你可能会非常依附某个产业。
关于协同和赋能,在这个领域有很多成功的案例,但据我的观察,绝大多数协同都是以期待开场,失望收场,期望越高,失望越大。我觉得投资机构不要对自己的协同或者赋能能力过于自信,很多时候,协同的动机和赋能的能力可能会在现实面前有很多磨合和冲突,可能被投企业真正期待的还是投资机构作为一个专业投资人基于投资的专业性所做的工作,包括在战略方向上的设定,达成战略共识;在一些核心利益机制的安排;在一些行业对标数据的驱动等等。
我也看到很多投资机构为了帮被投企业,做了很多事,设了人力服务部门、财务部门,里面发生了很多有意思有价值的事情。但真正回到被投企业自己的运行的系统里,很多系统和系统之间有很强的排斥性和不相容性,因为原来厚生脱胎于CVC,从CVC到独立专业的PE机构,我们的信托责任有一个转换的过程。在CVC体系里,我也能理解,依托于产业链的链主企业,要把它的能力通过你这里,再到被投企业去,这里的想象是美好的,但实际上实现起来的挑战是比较大的。为了减少这种失望,可能最好的定位还是在你这个投资机构本身博冠体育,你的投资专业性的打造上,而不要把自己放大成为一个行业的引领者,我们只是推动者。这也是我们做投资的信托定位的角度来谈这个理解。
王小利:王总刚才所说的特别客观和实在,用一句话,我自己的感受就是从产业投资角度,因为我在盈峰之前一直在产业机构,包括在广汽、中兴,但我觉得有一个很深的感触就是内部做得越深,外部才能做得越广,很多东西实际上确实是在产业系统的内部协调上真正的赋能,到落到实处时有很多工作需要做。回到产业投资本身,如果是一笔好的产业投资,首先要符合投资第一性原理,就是要回报。
把产业投资和财务投资做类比的话产业投资,被投企业有产业投资,期待的是在产业垂直领域里能提供更深的服务。如果是要在垂直领域里做到好的回报,我理解一笔好的产业投资是利用自己在技术、市场的敏锐度上有认知上快人一步的能力,早期的孵化上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转动好的优秀团队、优秀的技术做孵化。王总看来这也是一个理想化的表现,如果能协调好的内部的资源,包括富余的订单、人才的输送、数字化管理、运营提升,为被投企业提供1+1>
2的运营管理能力时博冠体育,获取一些超额回报,我觉得这可能是我们期待,也是盈峰一直在朝我们期待的、好的产业投资路上前进的方向。
胡斌:谢谢各位嘉宾!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今天的讨论只能到此为止。关于时代、关于钟摆、关于投资和产业投资,还有很多开放的话题,比如刚才谈到的赋能,包总说要在成就别人的同时才能成就自己,王总说要对这个事情有一个合理的期待。具体操作过程中,我相信每个投资机构都有自己经典的案例,很遗憾今天没有更多时间分享了。再比如说,和过往需要烧钱的互联网投资相比,我们做产业投资有没有超级项目呢?再比如,一般的财务投资,不一定要追求高股比大规模,但对于产业投资和战略投资,股比是不是重要的考量因素?这是我们未来需要继续思考的问题,我们把这个话题留到下一次。今天的圆桌论坛进行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