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红利与产业升级共振悦达投资打响估值提升“攻坚战”
4月25日,江苏悦达投资股份有限公司(600805,以下简称“悦达投资”)披露2025年一季报,并同步发布估值提升计划公告和ESG报告,以“真金白银”现金分红承诺与“刀刃向内”的业务转型改革,打响了公司估值修复提升的“攻坚战”。
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悦达投资实现营业收入6.83亿元。据公司介绍,剔除悦达智行公司出表影响,公司一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37亿元,增幅为25.08%,其中新能源、纺织、专用车、物流营收增幅较大;扣非后净利润同比增长5367.42万元,主要为:新能源产业同比增长1100万元、传统制造业和服务业同比增长1050万元、参股企业同比增长950万元、悦达智行公司出表同比减亏1750万元,本部管理费用等同比亦有较大降幅。
以上财报数据,在彰显悦达投资经营韧性、博冠体育登录营收结构不断优化的同时,再一次印证了公司出清非核心资产,加速向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领域聚焦的战略布局成果,亦为估值提升奠定了基本面基础与增长新路径。
悦达投资此次发布的估值提升计划,以“股东回报”与“产业聚焦”为两大核心支点,直指投资者关切的要点:
现金分红方面,悦达投资明确承诺“每年度累计现金分红总额(含股份回购注销)不低于当年实现可供分配利润的40%”。这一比例显著高于“三年累计分红不低于年均净利润的30%”的监管要求,体现了悦达投资对股东回报的高度重视与分红决心。
值得关注的是,早在24年年报中,悦达投资便做出“每10股派息0.5元”的承诺。除响应国资委号召外,其分红底气主要源于:截至2024年底,公司账上现金及现金等价物高达12.9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16%。此外,公司新能源业务开始稳定赚钱,告别了“拆东墙补西墙”的局面。而此次悦达投资的超预期积极分红政策,更是公司主动优化资本市场形象、强化股东回报、致力于吸引长期投资者的有力体现。
实际上,悦达投资的转型之路始终是在“壮士断腕”的果决中高效推进。自2022年以来,公司深入践行国家“双碳”战略,抢抓盐城建设绿色低碳示范区历史机遇,明确了“两新一智”战略定位,推动产业向“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方向转型。通过一系列超常规的资产重组措施,悦达投资优化了持有的悦达起亚公司、京沪高速、艾文德公司、悦达智行公司股权结构,顺利剥离汽车及公路产业,并使用回笼资金投资开发了378MW渔光互补项目和160MW/320MWh三峡悦达阜宁储能项目。以上项目的顺利并网发电,标志着悦达投资在短时间内实现了产业和资产结构重大调整。24年年报数据显示,悦达投资“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收入达到3794.64万元,同比暴涨25.7倍,毛利更是高达46.37%,未来增长量极具想象空间。
而在本次的估值提升计划中,悦达投资更是明确新能源业务量化目标,立下未来三年“力争实现新能源累计装机规模1-2GW、归母净利润年复合增长率不低于50%”的军令状。从聚焦绿色低碳产业集群到智能制造赋能传统行业升级,悦达投资正在以“绿色+产业”的发展道路书写价值增长新逻辑。
股东增持方面,悦达投资已于2025年1月完成17,017,864股增持计划。并强调将在未来三年中“协调控股股东常态化增持”。不同于短期护盘行为,“常态化”意味着增持将成为长期机制。基于对公司发展前景的坚定信心以及对公司长期投资价值的认可,股东增持将与公司业绩成长形成共振,持续增强投资者预期。
同时,在投资者关系管理及公司治理层面,悦达投资也提出加强与市场的沟通交流、提升治理透明度等举措,旨在消除信息不对称,让资本市场更清晰地认知其内在价值。
值得一提的是,在悦达投资发布估值提升计划的前夕,2025年2月9日,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印发了《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该文件是我国新能源行业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的关键文件,将加速行业整合和技术创新、推动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
而在资本市场政策层面,24年以来,在A股市场估值筑底的关键节点,国资委多次明确表示将“将全力支持推动中央企业及其控股上市公司主动作为,不断加大增持回购力度,切实维护全体股东权益,持续巩固市场对上市公司的信心,努力提升公司价值,充分彰显央企责任担当”,标志着中国特色市值管理体系从概念落地转入实操深耕阶段,也拉开了各大上市公司积极投身市值管理的序幕。
在产业变革与资本市场深度调整的交汇点,悦达投资的估值提升计划不仅是一次市值管理行动,更是传统制造业上市公司向“质量效益型”企业转型的缩影。
当“真金白银”的现金分红遇见“刀刃向内”的改革转型,当政策红利的“阳光”照进产业升级的“土壤”,这家深耕实业的老牌国企正以破局者的姿态,在资本市场书写属于中国国企的价值重估故事。而对于投资者而言,此刻需要的不仅是对短期内经营数据的解读,更需要对公司在震荡周期中坚持转型战略的耐心等待——真正价值投资,从来都是时间的朋友。博冠体育登录
1.凡本网站注明“来源:中国网财经”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
2.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本网通过10个语种11个文版,24小时对外发布信息,是中国进行国际传播、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